糯種翡翠–悟禪
12 4 月, 2019
翡翠玉石中的廣片是甚麼?
14 4 月, 2019

玻璃種、冰種、糯種?

買翡翠時會常常看到聽到商家說上面這些詞語、在此稍微說一下所謂冰種、玻璃種、糯種、冰糯種、豆種(註1、2)等形容詞都是在說翡翠的透明度(俗稱“水頭”)(註3),如果不理會學理上的解釋,就字面來理解就是像冰塊那種透明度就是冰種;像玻璃那樣透明就是玻璃種;糯種可以想像成紅豆大福那種感覺,大福皮是白的,但是裡面的紅豆餡隱約可見;冰糯種則是指透明度界在糯跟冰之間的、豆種已經是完全不透明。比較不抽像的判斷方法就是把翡翠放在書或是報紙上面,能清楚看到字的就是玻璃種,如果有點霧但還是能看到字的就是冰種,看下去霧霧看不清楚字的就是糯種,完全看不到就是豆種。

但是有一點需要留意,太薄的翡翠不適合用上述方法判斷。早年翡翠要9MM厚(所謂三分水)都能看清楚才能稱為玻璃種,由於現在好的料比較稀有且貴,所以業界已經降低標準用厚度6MM(兩分水)做基礎去測量,如果是厚度只有3MM甚至1MM的翡翠說冰種、糯種那就要打個折,因為他的透光往往是太薄才有的效果。即便是鐵龍生或乾青等沒種水的料,切到1MM後也能偽裝冰種而使價格翻數十數百倍(註4),這也是為何翡翠的厚度也是在挑選翡翠時一個考慮的因素,而且太薄的翡翠配戴時容易斷裂。

下面附上湯老師 <行家教你這樣買翡翠> 裡面一張有關透明度的比較圖,看完之後在去對比一下網路上某些賣家的商品照片,你就知道知道他有沒有吹噓過頭了:

註1:這是依照“透明度跟組成顆粒粗細”區分,也是商業上比較常出現的用語。另外有人用“底”或“地”這個字來取代“種”,其實都是在說透明度,而依中國國家標準來分,就是透明、亞透明、半透明、微透明、不透明,分別對應玻璃、冰、糯、冬瓜、瓷等稱呼,有興趣可以看看湯老師的<行家教你這樣買翡翠>一書。
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401/post/201307301095/行家教你這樣買翡翠

註2:另外摩太老師稱“種”是指結晶程度、結晶顆粒大小;“水”是指透明度;而“底”則是翡翠得乾淨程度,相當於探討裂紋、棉絮(石花)、黑點等瑕疵的概念。其實不同學者針對種、水都有自己的看法,但是你看內容不論是講顆粒大小、透光程度、乾淨程度等等其實或多或少都是圍繞著“透明度”這個概念在陳述。身為一般買家而非學者的消費者們其實不太需要執著文字,而是用簡單判斷法去知道透明程度就好了。

註3:翡翠行話稱透明度好為水頭足或水頭長

註4:這種1MM厚的翡翠商品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廣片,詳見
https://xinyuejade.com/2019/04/14/甚麼是廣片/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